桅杆与塔架类结构底部分别用铰链与 基础连接,桅杆与塔架可以共用一个铰 链,也可以不共用一个铰链,见图7-17。 桅杆与塔架用滑轮组连接。吊装时,通
构式桅杆,设计计算时不应采用简便计算法。按 压弯组合进行。 具体计算方式见第四章。
即:桅杆此时并不承担设备的全部载荷。一部分 载荷N由尾部拖排承担。 (2)、设备离排时
1/6 ~ 1/8 间隙b是考虑滑轮组的轮廓尺寸和操作 空间的需要,一般不小于300mm。
确定步骤: • 按桥式起重机的跨度的1/6~1/8确定两托梁的宽 度2a,注意核算滑轮组的偏角在规定范围内; • 确定桥式起重机的小车固定位置,由此确定L2 的长度;注意,是距桅杆中心线的距离。 • 按桥式起重机的结构查出驾驶室距大车中心线;
这个偏离距离Y,以起重滑轮组刚能躲 过过渡屋架下弦杆为宜,不可太大,否则, 在桥式起重机旋转时,将与车间柱子相碰 而无法就位。桅杆在车间轴线Y方向的偏
即:桅杆全部承担设备载荷,但不承担后拉力的 水平载荷。 由上分析可知,危险工况是在设备立排时,
(2)、吊耳点的布置 后退出桅杆的影响区域,以外角为30~50为宜。 原因有: • 操作便捷 ; • 使吊装过程一次较长,加快吊装速度。
桥式起重机在旋转过程中,可能与车间 柱子相碰,制定方案时一定要进行计算,具体 计算见车间平面布置图,按几何关系可求出 Δ 。(结合车间平面布置图讲计算方法)
4、桅杆倾斜量的计算: 如果桥式起重机在旋转过程中与车间 柱子相碰,处理方法有: ( 1 )倾斜桥式起重机(图 7-6 ),由于小 车难于固定,此方法较危险。 (2)倾斜桅杆(图7-7)。一种常见的方 法,须计算桅杆必须的倾斜角度,以便工 艺布置。
桥式起重机在车间地面组装(包括两大 梁、小车、端梁等),其轴线夹角摆放,桅杆立于两大梁之间的桥 式起重机轴线上,两托梁置于桥式起重机的 底部,滑轮组拴接与托梁上,吊起桥式起重
三、工艺计算 包括: 受力分析与计算 ;桅杆设计与选择 ;稳定 系统模块设计;起升系统模块设计;辅助系统模块设计等。 1、危险工况分析与确定
确定吊装位置的布置时,应考虑周 围的环境条件,如地形条件、已安装的 设备、设施的影响等。必要时,某些影 响吊装的设备、设施不能安装。
1、桅杆式起重机的布置 : 两桅杆的间距布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: (1)、设备被吊装到最高位置时,滑轮组的偏 角α≤150。
注意: 上述关系是建立在C1、C2、C3三者在同一平面 内的前提下,事实上,三者有可能不在同一平面 内。 解决措施: • 工艺布置时,调整参数a、b,尽可能使其在 同一平面,否则不仅上述关系不成立,更重要的 是使滑轮组的钢丝绳发生扭转而互相缠绕,引发 吊装事故。
• 在C1、C2、C3三者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程度较 小时,可近似认为在同一平面内,而按上述 公式计算。
桅杆Y方向偏移量为: Y = C 2 C4 式中:C4 —— 过渡屋架下弦杆宽度的一半。
二、工艺布置 需解决的问题包括: • 吊装区域选择; • 桅杆站点确定; • 被吊装桥式起重机的初始摆放位置确定; • 小车位置位置确定; • 捆绑方法设计; • 滑轮组穿绕方法设计;
1、吊装区域的选择: 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: (1)、进、退场路线)、地面、空中的障碍 (3)、地基承载能力 一般在车间大门左右跨为宜。
由此可知,此时桅杆不仅全部承担设备载荷, 还要承担后拉力的水平载荷。 (3)、设备就位时 如图7-15示,两桅杆的载荷为:
6、桥式起重机水平位移的技术要点与技术方面的要求 ; 7、桥式起重机就位的技术要点与技术方面的要求 ; 8、桅杆组立、拆除的方法、技术要点及技术要 求; 9、吊装过程中,出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要求 。
1、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; 2、吊装前对起重机的安全技术检查 ; 3、对吊具的安全试验 ; 4、对工艺细节的研究与检查 ;
除上述工艺布置外,还需进行: 滑轮组穿绕方法 缆风绳的布置 卷扬机的布置 监测装置的布置 动力装置的布置
2、 桅杆位置的确定: (1)、X方向的偏移量确定 由于小车与大梁同时组合吊装,桥式 起重机的重心不在其几何中心,而偏移了 一段距离,确定桅杆位置时,必须计算出 桥式起重机的组合重心位置。
图中: Q1 —— 大梁及其上附件重量,认为是均布 载荷,其作用线、对吊装环境的安全要求 ; 6、对高空施工平台的要求 ; 7、出现事故后紧急处理 。
如图7-8、7-9、7-10示,两直立桅杆站在 被吊装设备就位基础的两侧,两桅杆轴线所决定 的吊装平面通过基础中心,被吊装设备横卧于地 面,其轴线与吊装平面垂直,吊耳处于吊装平面 内或其左右。被吊装设备的尾部安放于拖排上, 拖排下安放滚杠,在道木轨道上运动。当设备吊 耳被桅杆吊起上升,尾部沿轨道前进,整个塔体
(2)Y方向上的偏移量 如果车间两柱的间距不大,在两柱间距的平 分线上没有过渡屋架,在车间轴线方向,桅杆可 站在两柱间距的平分线上。但有时,一些车间, 在两柱间距的平分线上有过渡屋架,此时,桅杆 就不可能再站在两柱间距的平分线上,而应偏离
第一节 利用直立单桅杆吊装桥式起重机工艺 一、基本方法 直立单桅杆整体吊装桥式起重机是常用吊装 方法之一,常用于在空高较低、自行式起重机无 法伸出臂杆的单层厂房内的桥式起重机的安装。 其方法如图7-1、7-2、7-3示: 该方法扩展可用于大面积结构的对称吊装.
从平面布置图可见,每根桅杆布置了7根缆 风绳,共14根,共用8个地锚。从立面图可见, 在尾部拖排上设置了前牵装置,在设备尾部设置 了后拖装置。桅杆的底部采用球铰支座,顶部采 用转轴支承,如图7-11、7-12示。
按图中几何关系,可按力矩平衡求出组 合重心与车间轴线的距离X。在求解过程中, 需要确定小车位置,即L2的大小。
(1)小车宽度的一半R、 (2)托梁宽度的一半a、 (3)间隙b。 由此可得:
托梁宽度按桥式起重机的平衡和起升 α 以在150~300为宜。按经验,托梁宽度一
2、被吊装设备的布置 (1)、周向位置的确定 对圆柱形设备,其上有许多工艺管口,这些 工艺管口都有严格的方位要求,如果在初始布置 时,出现错误,吊在空中,是无法旋转就位的。 因此在布置时,应考虑管口的周向位置要求。
3、正式开始吊装的技术要点与技术方面的要求 ; 4、桥式起重机旋转的技术要点与技术方面的要求 ; 5、倾斜桅杆、调整缆风绳的技术要点与技术要 求;
4、卷扬机的布置 (1)、应尽可能的集中布置,便于指挥 ; (2)、卷扬机的位置应在桅杆倒下而影响不到 的地方 ; (3)、地面钢丝绳较多,应立体交叉。不能互 相干涉 。